官方微信 手机客户端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

天长网社区

查看: 826|回复: 2

[随笔札记] 生活随笔 烧包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14-10-6 06:59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 IP属地: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
生活随笔
烧 包

昨天,在公交车上,听到两个女人在议论我们当地的一个小老板,说他“有了几个臭钱就三九天穿裙子——抖起来了,简直就是一个烧包!”。
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,今天,闲来无事,有感而发,信笔涂鸦,就来说说“烧包”这句方言俚语。
我们天长民间有个传统的习俗,叫“烧包”,就是在农历的清明节、七月十五的中元节、冬至日等“鬼节”,以及先人的祭日等重要的日子里,家主在堂屋里的“老爷柜”上点上香,在桌子上供上水果、饭菜、酒水,然后,点燃纸钱,子孙们轮流跪在桌子前面的垫子上,虔诚地给先人磕头、作揖,用这种神圣的方式来祭奠先人、追思祖先的公德、怀念故去的亲人。因为有的人家还将祖先的姓名写在草纸上,装入盛冥币的袋子里,跟冥币一道焚烧,所以叫“烧包”。
关于“烧包”的时辰,天长还有句俗话,叫“早清明,晚大冬,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”。
至于磕头、作揖的个数和次数,天长人遵循“神三鬼四人一双”的传统,也就是说,对神仙,磕三个头、作揖三次;对于仙逝的、过了“六七”祭日的故人,就要磕四个头、作揖四次;对于健在的尊长,那就该磕两个头、作揖两次。还有,磕头时,要求五体投地,也就是四肢和额头必须着地,以示虔诚。
上面说的这些“规矩”,虽然带有封建迷信的色彩,但是,也是一种很讲究的、有可取之处的民俗。比如说我父亲,从我记事开始,每年的清明节、“七月半”、“过大冬”,以及爷爷奶奶的祭日,父亲总要毕恭毕敬地举行一次“烧包”仪式。他的举动,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兄弟姐妹,使我们产生了怀念、敬仰祖先的神圣感,以及发奋努力、振兴家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如今,我们这儿的许多家庭尤其是年轻的家庭,已经不再传承“烧包”这一习俗了,除了办丧事,磕头、作揖的形式也免了,主要是年轻人不相信迷信、嫌啰嗦、怕麻烦,极个别人甚至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情愿赡养,更别说父母仙逝后“无关紧要”的祭奠仪式了!
我认为,传统的东西里头当然有糟粕,但是,好的东西还是主流,还是有必要传承下去的。
其实,我们天长还有一句方言俚语,也叫“烧包”,到底是“烧包”还是“骚包”,无法考证。我在公交车上听到的那句“烧包”,就属于这个范畴,这句土话是贬义的,带有蔑视、调侃、瞧不起那些炫耀、炫富的人的味道。
“烧包”,作为祭祀祖先的一种民俗,是无可厚非的,但是,用来调侃和骂人,就显得有些恶毒了!我想,只要我们不数典忘祖,做到与人为善、关爱亲朋,我们的生活起居就会更加的和顺、吉祥,我们的社会也就更加平安、和谐了,朋友,您说对不?

442

主题

1万

帖子

1万

河币

版主

妈妈的关爱 · 宝宝的健康

Rank: 12Rank: 12Rank: 12

积分
101608
2#
发表于 2014-10-6 08:03 |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: 安徽省滁州市
说的很棒哦
妈妈的关爱,宝宝的健康!
爸爸的呵护,宝宝的幸福!
宝宝少生命,妈妈少担心!
http://xiaoxinbb.taobao.com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4369

主题

5万

帖子

6万

河币

翰林文圣

今日天长版主

Rank: 10Rank: 10Rank: 10

积分
540466

活跃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最佳新人QQ达人歌神白塔河论坛十周年纪念勋章戌狗

3#
发表于 2014-10-6 10:26 | 只看该作者 IP属地: 安徽省滁州市
这下知道了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